小兒腦性癱瘓的康復
瀏覽人數:2044
小兒腦癱康復新概念 龍巖慈愛醫院 龍巖市慈愛康復中心 沈敏海 林峋 小兒腦癱是一種常見的致殘性疾病,我國每年約新增10萬例腦癱病人,每千個學前兒童就有1.5-2個現患腦癱兒童。傳統觀念使人們對腦癱存在許多不正確的認識,康復措施啟動的延誤,不規范的康復方法是使許多患兒失去早期康復機會的主要因素。 腦癱可以分為三種常見類型:(1)痙攣型:雙上肢屈曲、握拳、拇指內收于掌心中;雙下肢僵直、站立時雙腿交叉呈“剪刀”狀,雙足下垂、足尖著地、足內翻。小嬰兒抬頭、翻身、獨坐、站立的開始時間均較同齡兒童延遲。(2)徐動型:患兒除有各項運動發育延遲的表現外,出現難以用意志控制的不自主運動如:怪異表情、上下肢體的不自主扭動、舞動、無目的不協調運動、口齒含糊不清、不自主伸舌、流口水等。(3)肌張力低下型:表現為全身肌肉松軟無力、主動運動少、哭聲低下、吸吮無力、吞咽食物困難。以上幾種類型可以合并存在則成為混合型腦癱。不同類型的腦癱治療方案各不相同,如痙攣型的治療目的是降低肌肉張力,使其松馳,而低張力型則是要使肌肉張力上升,使其力量增強。而徐動型則主要是增強、強化運動控制能力。因此腦癱患兒正確的診斷與分型是指導制訂治療方案的基礎。 總之對于腦癱應當摒棄傳統觀念中“不可治”、“長大后治”等錯誤消極認識,對每個新生嬰兒認真準時進行兒童保健,一旦兒保醫生及家長發現兒童在神經行為發育上存在疑點應當提高警惕,及時到專業機構進行兒童神經發育行為評定,及早發現問題。對于腦癱高危兒應積極干預,減少腦癱的發生;對于腦癱患兒也要早期進行系統規范的康復治療,降低其功能障礙程度,這對其今后健康成長尤為重要。 下一篇:
兒童精神發育遲滯的早期診斷與康復訓練
|
![]() |
友情鏈接:龍巖市衛生健康委員會 | 龍巖慈愛醫院兒童康復中心 | 龍巖慈愛醫院孤獨癥訓練中心 | 廈門首康兒童康復中心 | 龍巖慈愛老年康養中心 | 廣州小熊慧康兒童健康發展中心 | | ![]() |